北京龙文化促进会
龙文化名家
龙文化名家
位置:首页 > 龙文化名家 > 龙文化名家
施爱东
发表时间:2024-05-16     阅读次数: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

施爱东,男,1968年生于江西石城,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科学哲学。著有《中国龙的发明》《故事法则》《故事机变》《故事的无稽法则》《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等。

施爱东写的龙文化的论述有:龙王传说的演变,东西方文化中,龙形象有何异同?《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用龙文化凝聚民族力量》等。

《中国龙的发明》一书,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追溯了龙形象从帝王专属到全民共享的演变过程,考证了不同时期龙形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变迁。在探讨近现代域外视野中龙形象的问题时,作者梳理了两百多幅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从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时尚元素,到讽刺、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揭示出龙形象及其背后含义的复杂性。

书中不仅回答了“中国龙”是如何被发明的,还探讨了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龙”,以及“龙”对应的英文翻译“dragon”的起源和适用性。这些问题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域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施爱东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历史上,中国形象与屈辱和落后相关联的印象在西方人心中根深蒂固。通过深入了解历史,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和解读自己的文化符号,扯断民族不自信的枷锁。在国家强盛、民族自信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让龙的形象重拾荣耀,绽放新的光彩。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和《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不仅是一部学术研究著作,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中国形象在域外的变迁。本书的出版,是对中国传统龙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现代文化困境的一次积极探索。

本书的最大特色除了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来绘制“文化地图”,还在于运用大量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新材料”——223幅稀见图片。图片的新异惊奇让人目不暇接,其对国人形象的种种演绎,又让人心生悲愤。

上一篇:闸东山
下一篇:龙黔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