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文化促进会
龙文化名家
龙文化名家
位置:首页 > 龙文化名家 > 龙文化名家
何星亮
发表时间:2024-05-16     阅读次数: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

何星亮,广东省兴宁市人,博士。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研究所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法拉比国立大学外籍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东洋文库、国学院大学、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出版学术专著、合著、主编著作、译著29部,其中,独著《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上下册)《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西北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等12部;合著《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的民族政策》(中英文出版)《突厥史话》(中英文出版)等5部;主编著作10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160多篇;评论和介绍文章11篇;在报刊发表文章、访谈百余篇;撰写内部信息、提案和研究报告百余篇。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17项。《图腾与中国文化》《中国自然崇拜》两书于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11年译成外文出版。

何星亮对中国龙文化有深入研究,经常参与龙文化的研究工作,举办各种龙文化讲座,写过多部龙文化书籍,如《苍龙腾空》《图腾与中国文化》《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等。

何星亮认为中国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从龙文化中能看到中华民族的5大人文精神:创新精神、融合精神、包容精神、进取精神、独立精神。

何星亮还强调说,我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应该保持四个态度:其一,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必须继承和弘扬龙文化的精华。

文化既有时代性,也有永恒性或超时代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我们必须正确、科学地看待龙文化。祭龙求雨、祭龙求子、祭龙求平安等观念,已经过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应抛弃。而艺术龙和民俗中的龙,具有很强的凝聚和娱乐的功能,具有永恒性。例如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是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或传统技艺,我们应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其二,龙文化在当代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凝聚的纽带,文化认同的根基,情感联系的桥梁。龙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多元融合过程是统一的。随着龙文化的传播,与龙有关的各种观念和习俗融入到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中。海内外华人均以“龙”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是中国人认同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标志,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三,龙文化是继承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国龙文化积淀深厚,它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于一身,浓缩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蕴涵了一个民族的理想,凸显了一个民族的风貌,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境界。在龙文化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融合精神、包容精神、进取精神和独立精神,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四,龙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承、弘扬和创新龙文化,是复兴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既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龙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内涵丰富,为发展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基础。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如舞龙、龙舟竞渡,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应当充分开发龙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吸引国内外游客。

上一篇:庞进
下一篇:闻一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