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文化促进会
龙文化理论
著作书籍
论文论述
位置:首页 > 龙文化理论 > 论文论述
蒋兴华:记黔籍著名画家龙黔石
发表时间:2024-07-17     阅读次数:     字体:【

作者:蒋兴华

2005年10月26日贵州日报

姓龙、属龙、画龙、刻龙和书龙,被全国著名书画家、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称为“五龙先生”的龙黔石,尽管离开贵州已有30余年,尽管所创作的各种作品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频频获奖,尽管因其艺术成就声名一天比一天响彻神州,但他每天无时不在想念贵州,无时不在想为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

近日,龙黔石先生激动不已地告诉笔者,准备了多少年,夙愿终将变成现实。他已联系到有识之士,将在贵州(黄果树或梵净山)建立一座龙博物馆。他建龙博物馆的目的,是要让人们了解龙文化,认识龙文化,进一步弘扬龙的精神和发扬龙文化的光大……

1952年龙年,在贵州铜仁江口县桃映镇,龙黔石出生了。

因家境贫困,6岁小黔石便开始放牛,10岁不到就开始下田耕种了。贫穷,一方面使得小黔石吃不饱穿不暖,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小黔石不畏苦的坚强性格。穷苦家的孩子早熟。深受贫困磨难的小黔石开始注意到苗村山寨美丽的景色,继而朦朦胧胧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只要不做事,小黔石总要涂上几笔。由于家庭贫穷买不起纸,他就在地上、墙上画,有时甚至在自己的肚皮上画。从小学到中学,小黔石自学的画,屡次在学校、县里和地区获奖。

1972年,是龙黔石先生人生的转折点。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年轻的龙黔石告别家乡参军来到北京。在北京基建兵部队,在做好一切该做的工作后,龙黔石又迷上了书法和篆刻艺术。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他常常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美术馆等地观察研究篆刻和绘画艺术,到故宫去观赏各种各样龙形雕塑。千姿百态的龙形壁画和雕塑,对龙黔石下一步的画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自学书法、篆刻的道路上,十分庆幸的是,龙黔石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王森然和荣宝斋著名篆刻家熊伯齐先生的教诲。两位著名教授见他虚心好学,便毫无保留地教给了许多技法。那段时间,龙黔石进步非常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非常成熟的龙黔石先生经常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了。于是,他想起了家乡,那里的九龙池、九龙宫和九龙洞曾闻名天下,逢年过节,当地老百姓都要举行赛龙舟、舞龙等关于龙的活动;想起自己在孩提时,家乡长辈经常给他讲起的龙的故事。自古以来,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许多民族、许多民俗以及古代历法、纪年、生肖、时令均与龙息息相关。龙对中华民族的延续、统一、团结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源远流长,龙文化和中华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作为中国人,许许多多的华人无不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和自豪。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的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龙变得越来越陌生,离中华民族龙的观念和龙文化观念越来越遥远。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意味着民族信仰的衰退和危机。而正是这样一种现状,激发了龙黔石的使命感。

画龙,首先要爱龙。为了展现龙的精神,龙黔石的家中几乎成了龙的博物馆。

在他的“图腾斋”里,满满地陈列着他从全国各地苦心收集的10000多件龙形(有龙图龙纹)的各类物品。整整一个家,活脱脱成了一个龙宫:四壁是龙,满屋是龙,大龙小龙,动龙静龙,实龙虚龙,远龙近龙……每天,龙黔石就在这龙的世界里观摩、研究。

龙情殷殷,龙在心上,心在龙上,潜心画龙而心无旁好。天长日久,各式各样的龙形龙态,便烂熟于龙黔石的心中。在他的家里,除了一台收音机和龙,别无他物。为潜心感受龙,专心致志画好龙,龙黔石从不看电视。

因为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责任感,因为始终怀着一种使命感,龙黔石先生用手中的笔和刀,孜孜不倦的传播龙文化,弘扬龙的精神。为刻龙,龙黔石先生失去半截手指,为画龙,龙黔石先生几十年只投入不产出。数十年来,为画好龙,龙黔石将心血付诸笔端,以龙的精神创作龙的神韵,躬耕不辍。

一分付出,一分回报。30多年来,龙黔石先生以龙的精神,终于踏上了成功之路。在他的《中华龙》的华集里,笔者看到龙黔石先生许多龙的作品完全进入了出神入化的奇妙境界。各种各样的龙在他的笔下,或起舞,或扬威,或嬉戏浅池,或遨游太空,千姿百态,活灵活现。而值得一提的是,龙黔石根据佛教传说所绘的《五百神龙图》,费时8年,九易其稿,更是反映出对龙的深入精髓的理解和新颖独到的画技。为将龙文化传播发扬光大,龙黔石先生将自己潜心创作研究龙文化的收获,撰写成40多万字的文章,并出版了《龙印集粹》、《龙琢龙》的专著和画集。另外,龙黔石先生篆刻的20多万枚龙图印章,被许许多多的海内外华人收藏。

这个月下旬,他将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画龙,画一个多月。龙画完后,他将赴新加坡等出席画展,之后,他将到贵州商谈建馆之事,多年的夙愿将变成现实,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他高兴的了。作为一个贵州人,一个发誓将自己毕生精力献给龙文化的传播者,这是他最幸福的事。

作者:蒋兴华

黔在线—贵州日报

 
上一篇:啸龍:中国龙起源的9种假说分析
下一篇:廣府拾趣:廣府壁畫中的龍圖與傳統龍畫的淵源
网站地图